第06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示范引领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东坡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会侧记
与会人员在尚义镇中心村参观。
与会人员用手机记录参观点的经验、做法。
尚义镇中心村,简单改造后的废旧民房,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

􀴁本报记者 刘娟 文/图

4月,春回大地。东坡区的乡村,不仅散发出宜人的花草香,更散发出浓浓的发展气息。4月12日,东坡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会举行,这既是对今年一季度全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验收与总结,更是对今后乡村振兴如何发力的一次集中交流、学习和探讨。

在现场参观调研阶段,与会人员纷纷走进全区首批乡村振兴试点村,学习先进经验,对标自身找不足,思考方向和办法,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态势。

土地乡花桥村是此次参观调研的第一个村庄。作为全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通过全域拆除露天垃圾池,设立垃圾分类集中回收点,并以积分兑换机制推动全面实现垃圾分类。同时,全线撤除广告标语和广告牌;启动改厨、改厕、生态池改造;开展“三变五合”试点,成功召开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并在当天进行了授牌仪式,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都在有力、有序推进。

走进花桥村,干净是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家门口就有垃圾分类池,而且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给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大家对如何分类一目了然。”得知花桥村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有益探索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花桥村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可复制、易操作,将充分学习其先进做法,推动当地农村环境卫生再上新台阶。

沿简蒲高速一路前行,很快便进入盘鳌乡海螺村。有了高速出入口,盘鳌乡正在抢抓机遇,对海螺村的道路进行提升、改造。道路两旁,关于乡村振兴的宣传标语十分醒目。据介绍,海螺村对照“六有”新乡村建设标准,明确了打造1条农业观光骑游环线、1公里沿河观光步道、1个2000亩黄金蜜柚观光采摘园、1个风味集镇、一户一特色优美庭院和1个集政务服务和游客接待为一体的旅客中心的“一环、一岸、一园、一集、一院、一中心”建设重点,并充分发动群众自筹资金70万元,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关键靠什么?人!”与会人员边听介绍,边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海螺村充分发动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很符合实际,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不仅要投入财力,更要用心、用情,充分依靠群众。”一参会人员坦言,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得到群众支持,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充满活力和希望。“海螺村的规划很明确,思路走在了前面,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走进尚义镇中心村,一个个废弃的土砖房被装饰上花篮,房前屋后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路边的分类垃圾桶戴上了“草帽”,一股淳朴而怀旧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通过尚义镇有关负责人的介绍,与会人员详细了解了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情况。该村结合自身特色,制定了以极乐寺为中心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沿眉秦路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整合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形成水果产业带的“一核一区一带”发展规划。同时,启动了旅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回引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返乡参与建设。

经过前期打造,如今中心村的面貌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老物件、老建筑还在,新的东西不多,只是在老建筑上做了“文章”。不仅钱花得少,效果却达到了最佳。“没想到这样简单的打造,竟然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真正留住了乡愁和记忆。”一参会人员表示,“以前总觉得乡村振兴有很多限制,看了中心村,我觉得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让小村庄发生大变化。”

当天的会议,分现场参观和召开会议两个阶段进行。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会议,既有现成的经验可学习,又有工作交流和总结,还让自己从中找到了差距,有了紧迫感,效果非常好。“每个乡镇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每个村之间又各有不同。以前总觉得乡村振兴的规划要多么高大上,今天通过参观学习,才知道真正的设计还在我们自己,因为乡镇干部才是最了解每个乡村特色的。回去后,必须捋起袖子加油干!”一参会人员说。

【短评】

乡村振兴要“依特而特”

􀴁涓紫

乡村振兴是一门复杂的课程。要填写乡村振兴的满意“考题”,不仅需要资金和智力的投入,更需要用心、用情,依特而特。

依特而特,就是要依靠各村特色做出自身的振兴特色。东坡区每个村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这些村落的根和魂。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要依托各村的特色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打造出来的新农村才各有特色,各有味道,而非千篇一律。

正如此次参观的海螺村、中心村,规划设计都融入了自身特色,因此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乡村,就充满了特色,留住了乡愁和记忆。

做出乡村振兴特色,并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规划,更不是要将所有的房屋推倒重来。而是需要我们在一些不值钱的闲置房屋或老物件上花“心思”,在“乡愁”上下功夫,在各村的文化上做文章。只要用心、用情,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乡村振兴发展就能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才能让游客记住特色,过目不忘,来了还想来。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