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聚焦援藏援彝,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①
王川 彝族同胞的笑脸 是对我最大的鼓舞
本报记者 王允浩

编者按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援藏援彝干部人才担当作为,营造攻坚克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援藏援彝,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展示优秀援藏援彝干部人才风采,分享脱贫攻坚经验,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榜样、做先锋,为阿坝州、凉山州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贡献眉山力量、眉山智慧,为眉山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凝聚正能量。

人物名片

王川,29岁,中共预备党员,市农业农村局干部,现任凉山州美姑县柳洪乡乃拖村驻村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2018年7月赴凉山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以来,王川迅速转变角色,克服重重困难,为彝族同胞逐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而辛勤工作。

到乃拖村的第一天,路途的遥远险峻、时不时的山洪落石,让王川心有余悸。乃拖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王川,村里只能安排他住在彝族同胞家里。虽然条件差,但也为他快速融入工作创造了条件。

“一张单人床,就算是卧室;有一个电饭煲和电炒锅,卧室又成了厨房。没有灶台,地上做饭;没有桌子,蹲起吃饭;没有厕所,就地掩埋。”这就是王川在乃拖村的生活写照。“初来乍到,村里的彝族同胞都非常欢迎我,他们的笑脸是对我最大的鼓舞。”王川介绍说,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迅速熟悉情况进入工作状态。

进村第二天召开村组干部会,王川与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并郑重声明,“组织上派我来,是对我的充分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来帮助你们。”

2018年7月初,王川与村干部一道,对乃拖村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逐一家访。“每每看见贫困户向我竖起大拇指,再大的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王川说,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走访,他便对村情村貌如数家珍,村民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针对乃拖村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村民们落后的思想观念,王川以“四好创建”(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过上好日子)为着力点,引导村民搞好家庭和公共卫生。为此,村“两委”召开专项会议,并逐家逐户进行宣传、引导,带村民去先进村参观学习。村里道路的公共卫生非常差,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为起好带头作用,王川坚持每天早上带头打扫村道,经过一个月的坚持,村道脏乱差的现象明显好转。

“进入9月,天气转凉,昼夜温差20度,援彝干部都开始穿羽绒服了,但当地的小孩还是短衣短裤。”王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联系领导和同事,开展“捐衣赠物、温暖过冬”行动,并利用回眉山探亲的机会当起了运输员,将募集到的4000多件衣物运到乃拖村,其中大衣、羽绒服、毛衣达1200余件,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中的“不愁穿”。

当地村民早出晚归,白天进山干活,晚上8点左右家里才有人。脱贫攻坚需要入户宣传动员的事项特别多,如“清卡行动”“三查工作(查血、查尿、查环)”“禁毒防艾”“控辍保学”“五洗运动”。晚上去家访,走山路举步维艰;至凌晨才摸黑回来,更是家常便饭。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和耐心劝说,全村28个超生妇女终于同意采取避孕措施、4名吸毒人员接受每月尿检和定位签到、劝回4名辍学孩子重返课堂,许多彝族群众家里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搞好“四好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论如何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乃拖村的扶贫攻坚工作铭记在心、放在首要位置,敢于担当,努力工作,为凉山州的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王川说。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