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由大图强 擦亮“金字招牌”
宜宾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推动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已建立五粮液酿酒专用高粱生态保护基地24000亩。图为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绿色生态酿酒专用粮生态保护基地内火红一片。 四川日报记者 何海洋 摄(资料图片)

(上接第一版)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载体和引领平台。为农业建现代产业园,推动三产融合,我省年初便对这项全新事业周密部署——争创“国字号”同时,5年建设1000个省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路。

不负总书记重托!由大变强,四川路径清晰而坚定。

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初,我省9个涉农部门立即联合端出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11条改革政策,随后,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行动方案。2017年初,在农业“十三五”开门红的基础上,省委一号文件将主题精准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发展的重要指示,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路快马加鞭。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省明确“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点任务,全面吹响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冲锋号角。随后,历经4个多月的酝酿,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十大行动方案》,聚焦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壮大、知名品牌创建、新业态发展等重点和短板。眼下,细化分解为61个精准项目的十大行动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正紧锣密鼓制定出台,农业大省变强省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川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绿、特、强、新、实”六字诀正式唱响。“优”是努力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绿”是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特”是着力打造“川字号”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强”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新”是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实”是全力推动农业农村改革落地落实。

转型变革的热浪正席卷蜀乡。

转型从结构调整精准发力——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崇州隆兴镇黎坝村的一块特殊稻田藏着答案。在这里,我省时隔11年,重启“稻香杯”评选,全省征集集中试种PK的29个优质稻米品种,这些品种在试种后,多数产量每亩可超560公斤,将担负起重塑“川米”新形象的重任。

总书记要求,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李晓华将合作社的有机认证菜粮基地扩大到1000亩,富硒猪、无抗生素猪年出栏万余头,她期待四川优质农产品也能像名牌LV 一样卖个好价钱。已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新产业新业态也站上“风口”。遂宁市船山区东山村吸引业主建起颐养中心,发展农村养老,每年吸引重庆等地200多位老人入住,消费农家菜,村民当服务员,集体还收租金,昔日穷山村正向幸福美丽新村加速蝶变。

活力靠机制改革精准激发——

总书记要求,要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这对于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四川来说,既是深入骨髓的传统,也是激活未来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改革摆在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地位,思路清晰而笃定。

2014年3月,省委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主攻方向。崇州市桤泉镇农民杨德英将土地加入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种田,自己当“翘脚老板”,沾的就是这个主攻方向的光。

以此为引领,我省不仅承担了国家部署的10项改革试点,更自加压力,推进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12项试点,去年还启动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全省近2/3县市区肩负改革任务。激活地、激活钱、激活人,农业农村聚变效应不断引爆,现代农业发展底火越烧越旺。

四川突破

调结构促改革,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

秋收时节,管理着7000亩高标准农田的广汉市连山镇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外忙碌,理事长黄明水信心满满:“去年稻谷净利润140多万元,今年预计还能多赚一成。”

丰收喜悦正从全国种粮大户黄明水的笑脸荡漾开去。来自省委农工委前三季度情况分析报告初步显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走势有望延续上半年“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新村建设“三稳”并驾齐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发展“三快”争先恐后。

不负总书记重托!由大变强,四川紧紧瞄准市场需求,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持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初步蹚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路。

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6年,全川油菜籽总产量242.5万吨,连续15年创新高,并跃居全国第一;粮食也以总产3483.5万吨的成绩单,从全国第7位升至第5位。今年8月,我省更是率先在全国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四川始终绷紧稳粮弦,牢记总书记要求,将“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优势特色产业“腰杆”有力挺直,生猪规模排全国第1位,四川农田也发生着精彩蝶变——蔬菜及食用菌、茶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4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改饲300万亩,稻田养鱼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一猪独大”局面日益扭转。

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眉山泡菜、郫县调味品、川西川南茶叶加工产业集群式崛起,白酒、肉制品、粮油制品等5个千亿产业链悄然形成,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13万亿元,5年攀升45%。

品牌不断叫响,川菜、川酒、川粮、川茶等享誉国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坐拥中国名牌产品24个、中国驰名商标44个。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异军突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去年达1150亿元,占全国产值1/5,新业态发展经验被写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结构优化调整中,总书记嘱托的“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四川密集落地。

蜀乡活力全面迸发——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抓住牛鼻子,去年底,我省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村产区交易流转体系,耕地流转率达34.9%,比2012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遍地开花。3.4万个家庭农场、7.4万个农民合作社、逾万家龙头企业成为种田新力量。几天前,我省全面拉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场重大改革大幕,21个市州、53个县市区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改试点……几年来,我省在全国创下“八个第一”“五个率先”,高扬起农村改革领军大旗。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

向来“敢为天下先”的川人,正向着农业强省目标,击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铿锵鼓点,深耕“三农”沃土,为了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创新谋变,加速跨越。

(转自10月11日《四川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