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深化农村改革 农民土地里刨出“金饭碗”
——“喜迎党的十九大 百姓眼里看变化”系列报道之二
王成林驾驶挖掘机帮助烘干粮食。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小时候帮大人收割庄稼,我就希望能够有一台机器,让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近日,彭山区凤鸣街道金烛村一片稻田里,王成林对记者说。彼时,他面前上百亩的土地里,两台收割机正交替收割水稻,他儿时的梦想已然变成现实。

王成林是凤鸣街道金烛村出了名的种粮大户,他的成林农机机械合作社,拥有播种、收割、加工等粮食生产步骤中需要的各种机械,周围村民需要收割或者烘干粮食,几乎都要找他。而谈及自己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所知所感,他感受颇深。

“这几年,彭山深化农村改革,我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王成林介绍,自己生长于农村,从小就知道种粮的艰辛。因此,一直希望农民种田能实现机械化,且能够赚钱。在他十六岁时,村里一台来自江苏的收割机在半个小时里收割完一亩小麦,让他“大开眼界”。于是,他东拼西凑,花了6000元买了一台旧收割机,并在学成后为村民收割。此后,他又用陆续添置了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并在2010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政府有农机补贴,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为我们指导,让我们机械化耕种少了后顾之忧。”王成林说。

2014年,彭山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34个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和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在两年的改革中,彭山区抓住机遇,大胆突破、务实创新,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构建了规范的土地流转体系、便捷的产权融资体系、高效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及乡村旅游专项扶持政策,带动了农业蓬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使区域经济增长取得了实效。

靠着身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彭山区域的“天时地利”,王成林也看到了新的商机。他引进了多台播种机、插秧机、全自动智能化喷雾机、收割机,还有运送加工粮食的拖拉机、烘干机若干,几乎实现了机械化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的全过程,让自己的农业合作社走在了机械化耕种收的前端。同时,他还承包了近千亩土地种植粮食。“赶上了好时候,遇到了好政策,现在农民也能靠种粮食发家致富。”他说。

王成林的改变,是我市深化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福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成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公司34家,引进有资质和经济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截至2016年,全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8.3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8.71%。彭山区土地流转“四步流转、三方受益”经验受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肯定、被中改办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为解决土地谁来耕的问题,我市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1”体系建设。其中,“5”即在项目用地、金融支持、财政扶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2”即落实“项目准入审查制度”“项目全程监管制度监管铁律”;“1”即通过缴纳风险保证金和复垦保证金等措施建立起一套农户利益保障机制。2016年,全市新培育现代农业业主1290户、家庭农场680家、农民专合组织195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引进工商资本投资种养业30.27亿元。

此外,为保障经营主体经营风险,我市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构建了“三三”联动体系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经验和彭山区“两权”抵押融资经验获全省推广。全市实施金融创新服务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开发农机具抵押、农产品存货质押、农业补贴资金担保贷款等涉农信贷产品,发放支农再贷款2.51亿元、农村产权融资贷款2.65亿元;新开发蔬菜、水果等9类特色农业保险和育肥猪、蔬菜2类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种植业特色农业保险等承保面积达16.28万亩,为种养殖户提供了2.28亿元风险保障。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