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核心提示
炎暑天将结束 当心“秋燥”伤人
本报记者 蒋萍

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现在,你是否开始有这些症状了?

立秋已过,气象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虽然仍处于夏季,但暑气已经逐渐散去,凉意渐渐生起,而此时,也是“秋燥”的开始。

这个时节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伤损肺阴,因此,养生的关键就是要防“秋燥”。

嗓子疼、皮肤干 到底怎么了?

“喉咙一直干涩、疼痛,早起时更难受。”在眉山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李嘉告诉记者,近日他嗓子出现疼痛,一直以为是感冒了,结果吃了感冒药却不见效果。

无独有偶,最近不少市民还出现了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等症状。

据眉州大道某医院呼吸科李建军医生介绍,这些实际上是“秋燥”在作怪,只需饮食调理即可。

李医生介绍,处暑节气后,气候较为干燥,人体皮肤可能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现在的“秋燥”,多是因为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这时复发或加重。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中医上讲,当燥邪入侵,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

便秘、过敏性鼻炎也是“秋燥”引起

“除了咽喉痛、皮肤干燥、口舌生疮,大便秘结、鼻敏感、惊厥等症状都是‘秋燥’造成的。”李医生介绍,“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由此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李医生表示,预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体质,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优质的睡眠可消除疲劳,并使大脑及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睡眠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在的节气,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容易产生亏虚的情形,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所以老人在这时候更要坚持午睡的好习惯。”李医生说。

防“秋燥” 饮食清淡多喝水

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李医生建议,防“秋燥”,首先宜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炎暑过后,很多市民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更不要暴饮暴食,防止脾胃产生更为严重的疾病。此时,比较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另外,可以多吃梨,梨有生津止渴、清热降火、止咳化痰、润肺去燥等功能,比较适合出现肺热咳嗽、咽喉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的人食用。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吃些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强身健体,也可以减轻“秋燥”的症状。健步走可增加肺活量,增强横膈肌肉的强度,提升肺部功能;同时排出体内废气,缓和慢性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健步走不宜过度劳累,以感觉微微喘气为宜。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