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扎根基层听民声 履职尽责解民忧
——部分人大代表专访
蒋在德(右)在田间地头收集社情民意。
徐志祥(左)走访养殖大户,查看粪便排放处理情况。
李天玉(左)通过走访了解民情。
唐群容(右)在社区了解社情民意。
任清元(中)走访收集民意。
宋银祥(左)走访本地企业收集建议。

今天,眉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召开,来自全市人大代表们满怀热情,带着全市人民的嘱托前来参加会议。未来两天,他们将畅所欲言,共同为眉山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他们中间,有不少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他们扎根基层、倾听民声,身体力行、急民所急,切实担负起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建言献策的职责。让我们走近部分市人大代表身边,从他们的履职故事中,感受眉山变化。

蒋在德

心系社区听民声 建言献策履职责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平整的水泥路将各村组连接起来,路旁各色花卉在暖阳下一字排开……走进彭山区青龙镇龙都社区,一片新农村旖旎风光映入眼帘。一系列可喜变化的背后,是市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蒋在德数十年的坚守。

3月23日,蒋在德正在社区办公室整理收集来的社区群众意见建议。手边一大沓资料,是他历年来的意见建议汇总。蒋在德说,这些全部是从社区群众意见建议中收集整理来的。点点滴滴虽然琐碎,却代表了基层群众的呼声。

“作为人大代表,就要做好民意的传递者和代言人。”在蒋在德看来,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龙都社区7、8组,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年人多靠种植蔬菜为生,而他们种植用水主要靠沟渠的蓄水。由于当地沟渠年代久远破损严重,渗透得很厉害,经常处于缺水的状态。不仅如此,7、8组的村道还特别狭窄,路面状况差,雨天易积水、泥泞,稍不注意就会摔跤。

当选人大代表后,蒋在德立志要解决这个困扰群众多年的“顽疾”。2014年起,他便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灌溉难”、“出行难”的问题,并提交相关建议。不到两年,400多米的沟渠改造完毕、800多米的村道硬化通车,580多名群众用水难、出行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蒋在德看来,代表不仅要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还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创实惠作为履职的出发点,更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仔细梳理蒋在德的履职脉络,不难发现,他所提出的代表建议和意见,大多与民生息息相关。在他的积极呼吁下,该社区主干道安装上了24盏路灯,实现社区晚间道路亮化,给社区群众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感;修建文化广场,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和体育需求;30多年的垃圾堆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社区环境得到优化……

“龙都社区现在和以前大不相同,多亏有蒋在德这样的好书记、好代表。”提起蒋在德,社区居民总会竖起大拇指。

对于此次眉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蒋在德表示他准备建议出台新政策,缓解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徐志祥

扎根基层谋发展 带头致富获赞誉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几年前的青神县西龙镇金花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村庄,村民年均收入只有3千元左右。然而,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村容村貌和群众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2016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以上。

该村的华丽蜕变背后,离不开市人大代表、金花村党支部书记徐志祥的努力。

“现在正是春茶采摘高峰期,每天都有数百村民穿梭在茶山中进行采摘。今年天气比较好,茶叶长势喜人,看来又是一年丰收季。”3月23日,徐志祥漫步在春意盎然的茶园中,格外高兴。“全靠徐书记带我们找到致富路,每年我家的茶叶能卖上好几万元。”正在茶园采茶的村民高玉芝一脸喜色。正是在徐志祥的带动下种植高品质茶叶,她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以前,金花村由于离城远,交通不方便,村民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怎样让村里的经济发展起来,让村民富起来?2003年,当选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后,这成了徐志祥心中解不开的疙瘩。

为了改善村里的经济发展环境,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徐志祥先后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确定了以生猪养殖和茶叶种植为主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养殖户从2003年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100户,茶叶种植也从原来的5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亩。

产业发展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落下。十多年来,在徐志祥的推动下,该村硬化道路20余公里、整治山坪塘10口、新建办公楼302平方米、改造提灌站10处、新投变压器22台……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通过调研,徐志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金花村每年有7—8万头生猪出栏,粪便排放是个大问题。徐志祥希望对养殖粪便进行“公司化”管理,通过政府统一招标,由一家公司将养殖户多余的粪便运送给种植户,公司可收取相应运费,这样既解决了养殖户的烦恼,又为种植户发展生态种植提供了有机肥料。

徐志祥表示,他正在积极撰写建议,希望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

李天玉

群众所需放心间 致富不忘众乡亲

本报记者 钟烨 文/图

当选市人大代表后,东坡区崇礼镇洪庙村村主任李天玉既感到光荣,更感责任重大。怎样履好职,不负人民所托,是他当选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东坡区金花乡与仁寿县洪峰乡之间,有一处连接两地的重要通道——石堰漫水桥。该桥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因年久失修,加之坡陡弯急,雨季时河水时常涨过桥面,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这座桥车流量、人流量的增加,村民失足落水,车辆被冲下河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金花、洪峰两乡曾多次协商修桥,但因一些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未能动工。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天玉将其仔细记录在记事本上,准备整理后形成建议提交。

在洪庙村,村民无论早晚遇到困难,只要敲开李天玉家的门,他总是会尽力帮忙。“他出资为村里装了路灯,并自己承担电费;村上修水泥路,政府补贴20万,他资助14万,全部付清修路费,没让我们出一分钱……”提起李天玉为大家做的实事、好事,该村村民如数家珍。

有听力障碍的彭佳慧,是李天玉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为了鼓励她鼓起勇气面对困境,李天玉不仅给予她经济上的资助,还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写进书信,鼓励她努力学习。在李天玉长期的关怀下,彭佳慧走出了对未来的悲观,重新变得开朗活泼。

自1999年起,李天玉逢年过节总会到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家中探望,为他们送上一分温暖。多年来,他共资助过500余人,有记录的捐助金额已超过200万元。“出力不分大小,献爱不在多少,有爱就好。”这句座右铭,正是他种种善举的最佳诠释。

2015年,李天玉在省道106线旁流转了600余亩土地,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相融合,发展起了现代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在流转土地涉及的4个村中,有不少贫困户和空巢老人,李天玉主动上门向这些家庭提供工作岗位。

无论是作为一名村主任,还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天玉说,他将坚持扎根基层,把脉群众所需,认真履职,当一名为民谋福的好代表。

唐群容

群众利益无小事 急民所急解民忧

本报记者 卫琳霞 文/图

3月的仁寿,乍暖还寒。走在该县文林路社区的大街小巷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唐群容沿途总会遇见许多居民热情地跟她打招呼。此时,她总会笑着一一回应,并主动询问对方早前反映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现在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无一遗漏。当记者惊叹于她的耐心和好记性时,她却扬扬手里厚厚的红色笔记本。“基层工作原本就琐碎繁杂。既然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就要为人民做出点实事,才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基层工作15年,连续三届当选眉山市人大代表,又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唐群容一直以满腔的热情,执着的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履职尽责,勤勤恳恳为民代言”的诺言。作为一名工作在社区的人大代表,唐群容所见、所闻、所感都是与普通老百姓紧密联系的日常生活问题。而如何安排好本职工作与代表履职,就成为她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她带领干部走家串户,收集住户信息,了解社区情况。社区工作大到棚改、低保清理,小到邻里之间的纠纷调解、甚至一盏路灯更换,她都一一关心、尽快解决。经过几年建设,拥有10356名居民,原本环境复杂的文林路社区变得井井有条,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唐群容也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肯定。

唐群容将每一次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甚至在街边和居民聊天当成收集建议的机会。每每与大家聊天,她总要带上笔记本。周围居民说什么、想什么、哪里的路不好走、哪里的路灯不亮了等,她都一一记录下来。多年来,唐群容记录了厚厚一摞“民情纪要”,并从中提取百姓最关注、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认真撰写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并先后提交了60多条建议。

“人大代表是群众的代言人,关注民生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唐群容坦言,她将继续以热心、用心、尽心,结合本职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尽职当好代表,全心服务群众。

唐群容表示,出租车行业作为城市的特殊窗口,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她准备建议政府加大对出租车行业管理,加强客运出租车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任清元

人大代表为人民 产业撑起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李泓莹 文/图

在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有一个事必躬亲的村支书。他扎根基层28年,风雨无阻、全心付出、真抓实干,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设配套基础设施,率先实现了村摘帽、户脱贫。他就是市人大代表、万年村党支部书记任清元。

“核桃要修中间的枝,留外面的枝,这样受光才好。”3月23日,任清元正在带领村民进行核桃“春管”。核桃是万年村的主导产业,当下正是“春管”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整形修枝。

万年村海拔近1000米,是干旱山区村。过去当地村民靠天吃饭,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早在2003年,任清元就带领村民充分发挥山区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核桃产业。

2011年3月,在省林科院的专家指导下,万年村开始嫁接“川香”核桃苗木。如今,该村的核桃种植已达6000余亩。村里有了产业,核桃丰收了,运不出去可不行。任清元又忙活着带领村民集资50万元,修好了6.5公里的村道。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去年以来,万年村以特色种养殖业为引擎,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和山羊养殖,倡导“林下种草、以草养羊、粪便入园”的种养循环经济。截至目前,该村新发展山羊2000只,跑山鸡5万只,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产业发展只是万年村脱贫奔康的一个缩影。在任清元的带领下,该村通过产业发展、项目带动,率先实现了村摘帽、户脱贫目标。

任清元全身心投入基层,心系群众,用真诚赢得了村民的褒奖和认可。去年,他高票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要把老百姓的呼声带到会上,当好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任清元这样描述自己的代表职责。他深入群众,收集民意,为农村和农民发出心声。“加强农村技术培训、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指导、留住年轻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任清元的建议从群众中来,急群众所急。

宋银祥

履职尽责谋发展 乐为群众解忧难

本报记者 李泓莹 文/图

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这位身兼数职的人,是洪雅县洪川镇柳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银祥。

多年来,宋银祥尽心尽力为群众解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风采。修桥修路、捐资助学、抗震救灾、完善村基础设施、看望贫困群众、带领村民致富……宋银祥一直牢记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职责,在关切民生、帮助群众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过自己的脚步。

柳街村8组和12组的机耕道,以前“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宋银祥上任后,个人出资40多万元,与村两委一道,发动村民投工投劳,迅速将两条土路修成了水泥路。目前,该村水泥路通组率100%、通户率达95%。

“井水越吃越少,用水很恼火,宋书记想办法让我们用上了自来水。”柳街村8组的村民杨志洪说。2013年,宋银祥花费50万元解决了50余户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在厂里上班离家近,工资有3000多元,还买了社保,生活有保障。”在宋银祥的企业工作了8年多的陈志荣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宋银祥尽最大努力安排村民到自己的企业上班。目前,柳街村村民在该企业上班的达200多人。

在村民眼里,宋银祥是为大家办实事的代表。面对褒奖,宋银祥却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宋银祥当好人大代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近几年,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困于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因素,形势较为严峻。如何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宋银祥准备把这个问题带到这次的会议上去。

多年来,宋银祥一直带领企业不断进行设备引进与项目改造、技改创新,令企业质量与产量同步提高,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众多企业作出了表率。“继续发展好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当好人大代表,为发展建言献策。”宋银祥说,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他会始终把这份责任装在心中,付诸行动。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