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一纸“房票”撬动的“裂变”
本报记者 邱文清 向哲 罗俊涵
高宗贵一家搬进了安置新家,生活其乐融融。本报记者 向哲 摄

做好失地农民安置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创新思维,探索政府与银行、开发商、农户四方合作的货币化安置新模式,不仅破解了失地农民安置难题,让“新农民”更好地融入“新城镇”,还减轻财政集中支出资金压力,为园区专注发展环境营造腾出了空间,加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一举多赢。

2016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专程对天府新区仁寿视高以政府信用担保,政府、银行、开发商和失地农户四方合作货币化安置失地农民做法进行调研。2016年11月,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在仁寿视高调研时,对借力银行、依靠市场开展货币化安置的“视高经验”给予肯定,认为“可以为天府新区内园区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

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失地农民货币化安置的“试水”为何连续引起多方关注和上级肯定?又如何“无中生有”,借力金融创新撬动园区失地农民安置民生难题与园区发展资金缺口的“两难”困境?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天府新区仁寿视高调研采访,对失地农民货币化安置的“视高模式”进行观察解读。 

“两难困境”倒逼货币化安置新政

今年,高宗贵一家的春节过得特别有意义。2011年,高宗贵为位于天府新区南端的仁寿视高园区建设拆掉房子,之后的4年,他都租住在过渡房里。今年,高宗贵一家4口终于在新家中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3月份选小区签货币化安置确认书,9月份就搬进新家,小区空地大、绿化多,物管敬业,与城里没啥两样。”

(下转第二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