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产业兴民 橘香“百家”
本报记者 段小锋 卫琳霞 文/图
货车直接开到果林收购果子。

1月6日,正是冬日里难得的艳阳天,我驱车前往联系村——青神县高台乡百家池村。一年接触下来,我切实感受到了这个从前以种植水稻、村民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穷山村,正在快速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且村民们依托椪柑、草坪、蔬菜以及花卉等产业走上致富路的美丽新村。

车子进入百家池村地理范围。沿宽阔的橘香园环线一路向前,经过村子坝区连片的花卉基地、蔬菜基地,又一头扎进几座相连的果山。偶尔掠过道路两侧黑瓦白墙或红瓦白墙的民居,能看见农户摆了椅子在门口自得的晒太阳,沿途听鸡鸭犬吠,有鸟儿蹁跹在远近成片覆盖了薄膜留树保鲜的椪柑林,间或还有停在路边正装载着黄澄澄椪柑的货车。

2015年,青神县开始实施“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农村改革就深化哪里”的发展方案,百家池村抓住机遇,一方面,加紧对坝区田网、路网、渠网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丘区大力兴建蓄水池,开展坡改梯和土壤改良。在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和激活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之下,短短两年,村子吸引了许多工商资本入驻,在坝区大面积流转土地发展蔬菜、花卉、草坪等;丘区发展形成了规模近2000亩的椪柑产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里组建起了果业专业合作社。许多本地能人也瞄准机会,成片流转土地,转型成了专业大户。程洪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程洪明家在百家池村7组,我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果林里检查果树套袋保鲜情况。从前百家池村交通不便,成熟的果子要卖出村还得肩挑背磨,加之在果树种植上管理技术也不过关,一年到头难得赚几个钱,程洪明很早就放弃了“靠山吃山”的想法,外出“讨生活”去了。2014年,已经50多岁的他回乡重新拾起种植旧业,本是准备养老度日的,谁知恰逢村里大力发展椪柑产业,他也搭上了这趟致富快车。

“原来采摘的时候要请工人摘了背到小路,还要用三轮车载到大路转上大货车,麻烦不说成本还高。哪像现在,路修到地边上,村上又成立合作社帮助我们改良品种,现在村上不仅环境好了,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程洪明深有感触地说。

“橘香园环线从山底下一路绕到山顶,我们农户和收购商购销都方便,成立合作社,规范农资、规范技术,然后统一销售,椪柑比从前要多卖一倍多的钱。”程洪明笑着说,自家十余亩果林,一亩产量在3500余斤,2016年仅在此项上纯收入就达到了8万余元。今年道路修通,他不仅又流转了周围二十亩地,还打算将家里原本荒废的十余亩地开垦出来,都载上果树。“只要技术提上去了,我们村的优质果不愁销路。”

和产业大户们同样享受到产业富民带来甜头的,还有村里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王学祥,便是其中之一。

我在王学祥家的果林外看见他时,他正送走载着自家果林里最后一批果子的货车。“接下来,我们一家人的大事就是筹备年货了。”王学祥微笑着说。

2009年,王学祥在外打工致使肢体残疾,他和同样残疾的妻子只能返乡守着3亩地的椪柑树求生活。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技术,每年椪柑的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生活非常拮据。

2015年,青神县财政为村里的椪柑专业合作社注资40万元,用于合作社探索成员股权量化模式,共吸纳社员11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6名。合作社为确保11户贫困户通过股权量化收益脱贫,将40万元扶持资金20%的股权优先量化给11户贫困户,剩余80%股权由贫困户和普通社员再次平摊。同时,合作社还通过赊账提供农资和免费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贫困户“造血式”脱贫。两年下来,11户贫困户大都完成了由贫困到脱贫再到致富的“三级跳”。

“现在加上代种代管我一共种了七亩多地,今年果子大概能卖5万多元。”王学祥介绍说,村里的椪柑是打出品牌了的,这个时候基本都是成都、乐山等周边城市的果贩来收购。

据百家池村支部书记刘如祥介绍,目前村里正在启动修建冻库,完善旅游设施,并规划了几家农家乐。“到时候除了椪柑产业,我们还可以通过农旅结合,推动更多村民‘靠着金山银水吃喝不愁’,我们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