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四姑娘山下,有这样一群眉山援藏人
小金县城后花园——重新改建后的三关桥藏寨新居。
援藏工作组帮助高原玫瑰合作社采摘。
藏区干部群众为眉山援建树起的感恩碑。
眉山援建小金玫瑰母本园助农增收作用发挥明显。
眉山援藏干部开展精准扶贫三下乡活动。

□ 次仁 本报记者 邱文清

风激荡,旗飘扬,高原气轩昂。 敢问男儿志何方,四姑娘山下援藏乡!

——摘自眉山第三批援助小金干部日记

“把小金当故乡、把职位当岗位、把工作当事业”。2014年8月,来自眉山市仁寿、洪雅、青神三县和市级部门的21名干部人才响应省委“援助藏区十年行动计划”,牢记市委嘱托,来到四姑娘山下的小金县开展第三批援藏工作。

700多个日夜的奔波,两年的辛勤努力,这一群眉山援藏人围绕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主题,突出藏汉融合、脱贫攻坚、富民兴藏三大重点,大力实施“5433”精准援藏工程,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书写了服务藏区发展稳定的精彩一笔。

“有志而来、有情工作、有为而归”。四姑娘山的风,见证了眉山援藏干部人才对这片土地的倾情付出;小金川河的水,见证了眉山援藏干部人才用心书写的藏汉情深。

王家寨来了“第一书记”

6月20日,小金县结斯乡王家寨,小金县精准扶贫现场会,全县21个乡镇、88个贫困村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160余人现场观摩王家寨电商脱贫攻坚经验。

一个月前,省人大脱贫攻坚督查组到王家寨调研,他们认为,“眉山援助小金王家寨应该是全省扶贫开发的一种好模式、一个新亮点。”

这个高半山藏族贫困村的脱贫新路,离不开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眉山援藏干部。郑欢,青神县委组织部干部,2014年8月到小金县挂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15年,小金打响脱贫攻坚战,郑欢按工作组安排到王家寨担任“第一书记”。

“要干,就要干出眉山风采,要帮,就要帮出真正变化!”小金援藏工作组领队张锐表态,要钱出钱,要人给人,工作组全力支持王家寨脱贫攻坚。

很快,郑欢和他的眉山同事们就结合结斯乡王家寨村实际,厘清了“赏高原玫瑰、品生态土鸡、购藏家特产”的精准扶贫模式:整村推进土鸡养殖短期脱贫项目,包括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全村137户群众养殖起了3000只优质高原跑山鸡。

养得起更要卖得出。郑欢又引导张树成、兰红荣等党员带头人创建“埔尔玛家庭农场”,注册成立小金县埔尔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1户贫困户入股,运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王家寨的高原藏鸡蛋走出大山,走进北京、成都等全国11个省份34个地市区城里人的餐桌。

贫困户杨育生算了这样一笔账:援藏干部给自己家送来50只藏鸡。40只母鸡现在大都已经产蛋,每个交给农场网上能卖上2块钱,一天差不多60元。年底还可以卖高原生态公鸡,一年下来,赚个3000块钱没得问题。“加上政策补贴、务工收入,年底摘帽完全莫的问题。”老杨很自信。

不到一年时间,眉山援藏工作组已经从财政部驻川办、省信访局等上级部门为王家寨村精准扶贫工作争取项目资金超过350万元,直接投入近50万元推广种植大马士革优质玫瑰100亩,养殖优质藏鸡3000余只。

“王家寨的生态农产品能卖出大山,王家寨的老百姓能找到这么一条轻轻松松的致富路,没有郑书记和眉山援藏干部不得行!”普尔玛家庭农场业主张树成说。

“心系藏区谋跨越,服务群众促发展。”7月4日,结斯乡党委和王家寨全村10多位乡亲们专程赶到小金县委,给县委组织部和郑欢送来锦旗。

“结斯乡、王家寨干部群众的盛情,证明了自己的援藏之旅是充实的,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早已和村里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第一书记”郑欢坦言,自己当时感动得流泪。

公达村的“红旗路”

“一定要把这碗青稞酒喝了,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的红旗路。”6月21日,海拔3500米的小金县双柏乡公达村,曾担任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年近八旬的藏族老阿妈李莲珍拉着张仕庆、林世伟等援藏干部的手,硬是非要让他们喝下一碗青稞酒。

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不到90户的公达村产业发展单一,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全村贫困户达17户。2014年10月,挂职小金县交通局副局长的林世伟和领队张锐第一次到公达村调研,一位70好几的老党员,拉着他们的手说了很多。林世伟说,其他的都没怎么记住,但有两句话至今都字字在心。“因为没有路,我们的豌豆亩产不到400元,因为没有路,我们的羊子每斤只卖7块钱。”

海拔3500米的公达村,路,成为乡亲们心中的痛;路,也是乡亲们心中期盼已久的梦。

“助力高半山贫弱村提升发展,援藏工作要雪中送炭,就是要把公路修到高山之巅,为乡亲们打通致富通道。”为了公达村群众的梦,援藏工作组迎难而上,凝聚起眉山力量,担当起眉山责任。资金有困难,眉山市委组织部及时调集援藏基金,援藏干部到部门、企业,一个月100万资金全部到位。个别群众思想有顾虑,工作组就分散包户做思想工作,部分思想上有顾虑群众成为最积极的典型。过去不怎么支持公益事业的蔡成贵大爷不好意思地讲:“眉山干部都这样帮我们,我还有啥子好说的呢。”施工有困难,援藏干部就守在工地,顶着烈日、冰雪、暴雨、山洪考验,亲力亲为。

2015年11月,一条全长5公里,惠及全村3个组300多名群众的水泥路全部竣工。老支书李莲珍告诉记者,山西有条红旗渠,这条路就是我们公达村的“红旗路”、“小康路”,也是眉山、小金藏汉一家亲的“友谊路”。

建好基础设施还要帮产业发展。眉山援助组深入调研,想办法、拿主意、出实招,公达村整村规划按时出炉,道地药材和反季蔬菜渐成规模——海拔3500米的公达村,正在发生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嬗变。

脱贫攻坚变化的不仅仅只有王家寨和公达村。小金援藏工作组全域助推小金县精准扶贫工作,21名援藏干部每人分别签订一份扶贫“军令状”,投入启动帮扶资金36万元,实施“百户千人”扶贫专项行动,覆盖21个乡镇,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余户。

“眉山援藏干部在精准扶贫中到位不缺位,体现了敢担当、真攻坚。”小金县委副书记袁剑敏这样评价。

三关桥的“感恩碑”

小金川河边三关桥村,因古老的三关铁索桥与县城相连而命名。桥头堡上,当年红军刻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辨;累累弹痕,清晰地展示着红军长征途中的壮怀之旅。  

这片有着红色历史的土地,全村103户348人长期守着几十亩河坝地为县城居民主供蔬菜。尽管收成还可以,但这个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寨,2014年以前却是一个道路没有硬化、基础设施滞后、卫生条件“脏乱差”的城中村。

2014年8月,眉山援藏小金工作组抓住藏区新居、浙川帮扶机遇,协调争取浙川帮扶项目资金400万,主动请缨联系帮扶援助三关桥村实施藏区新居建设。

领队张锐率领100多名群众,辗转千里,到眉山、去金川、走松潘、进茂县、入汶川,学方法、找经验、作论证,又请来洪雅、青神等眉山知名文化人士,为旅游把脉,为产业献计,为发展布局。杨拓、沈正君、曹瑜波、钟旭敏等走村入户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为藏区群众释疑解惑,21名干部人才主动捐资2.2万元,全力做实项目推进。

“李沛泽在父亲住院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时,仍然坚守在三关桥项目建设一线。”小金住建局局长李繁对挂职副局长的眉山干部李沛泽竖起大拇指。

2015年5月,涵盖棚户拆迁、风貌改造、三线入地、道路硬化、景观节点改造升级的三关桥村藏区新居建设全面完工,打造小广场、精美石刻、观光游步道等永久性景观节点7处;96户群众房屋焕然一新,硬化村组道路2公里,绿化率超过60%。掩映在绿树鲜花之中具有浓郁嘉绒风情的三关桥,俨然小金县城一座美丽的“后花园”。

休闲的本地人来了,外面的游人也多了。23岁的王志国过去在外打工,看到藏家新居旅游兴起的商机,回乡创业,就在村边柳树林里卖开了烧烤。本地人、外地客,生意越来越好,一家人最多每天能有好几百元的收入。

憨厚的王志国说,“过去的三关桥,不要说卖烧烤、来游客,本村的人一回到家里,都关门闭户。说来说去,还是要感谢眉山干部额,这些哇,乡亲们都记着嘞。”

三关桥的桥头,挂着一块“为民造福”的牌匾,牌匾上的毛主席画像,表达着经历过那段红色历史的三关桥藏族群众对伟人的敬仰。

三关桥的村头,新立起了一块2米多高的石碑。碑上,刻着红彤彤的两个字——“感恩”。70多岁的藏族阿妈李银珍说:“我们记得住红军和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好,也感恩共产党和眉山的好额!”

沃日河谷绽放的“玫瑰花海”

从小金县城沿着沃日河往上,40分钟的车程就到沃日河谷的达维乡冒水村。

挂满果实的苹果林下,近百亩高原玫瑰竞相绽放,浓郁的玫瑰香味在空中飘散开来。四姑娘山下的这片玫瑰花海,给远方而来的客人带来惊喜。

夹金山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才种植的近600亩玫瑰,今年仅玫瑰鲜花就已经卖了60多万元。“提炼精油,制成玫瑰茶、玫瑰酱、玫瑰露都已经上市。”合作社负责人陈望慧介绍,明年进入丰产期,亩产值将超过3000元。

陈望慧也是冒水村村主任,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高原玫瑰种植的美好前景后动了心。但是,长期习惯种地、种苹果的她对玫瑰种植技术、经营盈利模式不熟悉。挂职小金发改经信局副局长的眉山干部窦志伟,从基地规划、资金投入、合作社运营模式、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以及后期加工等方面帮助陈望慧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小金援藏工作组后来又成立圣山花海项目推进小组,由联络员窦志伟和代小波、范晓威、周敏、杨敏等人牵头负责推进。

眼界开阔,思路理清,信心大增的陈望慧组建了小金县夹金山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到一年时间,就流转土地500亩建成高原玫瑰种植基地,带动农户种植高山玫瑰2100亩。

60多岁的熊国华老人在一亩多山地种植一年高原玫瑰就实现收入1200多元,农闲之余又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达到100元。“种玫瑰比种土豆强,像我这么大的老人家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还有收入,划得来!”

为解决合作社从山东外地购买种苗运输成本高、成活率不高,工作组将“玫瑰母本园”建设作为小金县玫瑰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从眉山引入资金70万元,建成总面积960平方米,年可育苗20余万株的全钢架中空玻璃结构母本园温室大棚。2015年9月建成开始育苗,首季育苗13万株,产值上百万。

如何落实“富民兴藏”?小金援藏组变常规的“输血”为持续“造血”,开展产业援藏。以李治明、郭斌、张勇、罗渊立等组成沃日乡官寨村、木兰村苹果改良示范基地推进小组,协调争取援藏资金300余万元,改良苹果1200亩,受益群众506户。成功组织小金苹果暨农副产品眉山推介活动,现场销售苹果30余吨,带动后续销售500余吨。巩固提升第二批援藏成果,引导错季错时发展,打造标准化高原生态蔬菜示范基地200亩,3000余户农牧民受益。

“以示范项目撬动小金生态产业扶贫的后续发展能力,实现了‘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援助的新转变。”小金县县委书记毛端喜这样评价眉山援藏工作组。

“今后把产品和旅游一起结合起来,我们藏区群众的生活就像这玫瑰花海一样,越来越幸福,越来越芬芳。”站在沃日河边的玫瑰园中,陈望慧和合作社的社员们对小金玫瑰的美好未来充满向往。

让藏区孩子走出大山的“爱心接力”

2015年12月20日清晨,阿坝州小金县日尔乡四大安村,大雪,16岁的藏族孩子彭小翠,很早就坐在家门口,等待着远方的客人。

6岁丧父,母亲外出未归的彭小翠与年过八旬的奶奶一起生活,稚嫩的双肩过早挑起了学习生活的重担,但她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十点半,眉山援藏干部张锐、郑欢、罗光明顶着风雪,爬上海拔3600米的大安村,给小翠和彭奶奶送去了沉甸甸的帮扶物资和2000元助学金。

高原清冷,但简朴的院落暖意浓浓。“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想走出大山,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然后像张叔叔们一样,到藏区来为家乡做点事情。”坚强的小翠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协调广东医学院志愿者为主体的“暖风中国”志愿团队深入小金,广泛开展教育援助、医疗援助,发放学习用品、药品价值10余万元;建立“情满小金”爱心基金,争取眉山社会人士为小金困难群众,为藏区贫困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两年来,小金援藏工作组组织开展各类志愿帮扶活动16次,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物资、援助资金等共计40余万元;为贫困学生授课20课时,参训学生200余人次;开展医疗援助3次,就诊群众1000余人次。

“围绕‘中国最大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大九寨旅游区建设,配套发展、丰富业态、打响品牌,实现全域生态、全域景区、全域度假……”这是援藏工作组调研文章《发展小金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的思考》中的主要内容。翻开16万余字的《眉山援藏工作组“我为小金献一策”调研文章汇编》,内容涵盖党建、卫生、教育、经济……19篇调研文章,篇篇精彩。

精湛的医术、一流的教学、专业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全面融入援藏工作,全面提升藏区群众幸福指数,为小金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援藏医生不仅独立完成外科手术600余台,抢送危重病人400余人次,还“传帮带”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本土医生。

小金县医院青年医生蔡志军说:“跟着眉山师父学手术,我技术长进不少。师父写的调研文章可以说给我们藏区医生应该认真学学的宝贵经验。”

推介眉山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创造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编制本土文化特色实用美术校本教材,填补小金化学实验课程空白。2015年小金高考成绩步入全州前五,中考全州前10强中占5强且摘取桂冠,2016年一直就读小金中学的学生高考硬上重本3人,打破“零重本”的历史。

用毅力战胜高原红,以汗水浇灌格桑花。四姑娘山下,21名眉山援藏人,把“主动作为创一流”的眉山精神植入小金大地,“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坚守不渝”,践行了“有志而来、有情工作、有为而归”庄严承诺。

两年小金行,一生小金人,永远小金情!

(本版图片由小金援藏工作组提供)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