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琴表演的传承人,86岁的夏福寿在这条路上走了70年——
一个竹琴老艺人的坚守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夏福寿老人弹竹琴。

“鱼鼓简板腰间挂,木鱼引琴手来拿;来到此地把缘化,特来点化众善家。”日前,记者来到彭山区谢家镇和平街,拜访了86岁的竹琴老艺人夏福寿,只见他一手扶鱼鼓,一手拈简板唱着。

夏福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琴表演的传承人,也是当地年龄最大的谢家竹琴艺人。在老人心里,竹琴技艺是他一辈子的骄傲,“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听这个,只有我们这帮老人还在坚守!”

据了解,目前,夏福寿的15个徒弟年龄都超过了60岁,竹琴技艺的传承是老人最大的担忧。但随着政府搭台,竹琴演奏进入校园,老人的心渐渐得到宽慰。

一份荣誉

古老竹琴上央视

在夏福寿的记忆中,谢家竹琴早些年在当地十分盛行,茶馆、集市、院坝,经常能见到民间艺人背着竹琴卖艺求生。八仙过海的传奇故事、杨家将的英勇事迹……竹琴里的世界让儿时的他痴迷不已。一名叫“九根毛”(音)的竹琴艺人,成了他模仿的对象,一段时间后,他掌握了竹琴的技艺。

“我一辈子都爱好这个,有人愿意听我就愿意演。”夏福寿说,70年来,他的生活中都没有离开过竹琴,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拿出竹琴自弹自唱一番;左邻右舍有谁想听,他就搬出凳子坐在门前给大家现场表演。

让夏福寿骄傲的是,他对竹琴技艺的坚守,多次引起各级媒体的关注,并分别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央视第八套和七套节目录制并播放,一时成了当地乃至全国的名人。

一个担忧

竹琴技艺恐失传

“以前只要我一弹唱竹琴,立刻会有一堆人围过来,我就是这条街上最大的明星!后来听的人越来越少,就只有自娱自乐。”夏福寿说,现在喜欢竹琴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根本就不喜欢这门技艺,更不要说拜师学习了。

如今,跟着夏福寿学习竹琴的有15个人,但他们都年过花甲,最大的都有70多岁了。“年轻人不喜好这个,以后就没有竹琴了。”

为了解决夏福寿的担忧,彭山区文化馆馆长侯铭跑遍全区,找到了3位热爱音乐的小伙子。“3个娃娃当时都才18岁左右,又是学艺术的有基础,我们准备让他们组成一个乐团,再搭上年龄相仿的3个女孩子,一起拜夏福寿老人为师,学习并表演竹琴。”侯铭说,遗憾的是,3个小伙子后来均考上了大学,告别了竹琴,“我当时感觉挺失落。”

一种尝试

竹琴技艺进校园

与夏福寿和侯铭一样,当地的政协委员对竹琴表演者越来越少、面临后继无人、传承受到巨大挑战的问题也感到担忧。三年前,不少委员开始撰写提案,建议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竹琴表演中来,确保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延续。

既然年龄大的不愿学,那从娃娃抓起如何?2013年,通过“一校一品”计划,竹琴进入彭山二小。2014年,由该校28名小学生编排的少儿竹琴表演唱《我的家乡美》,在全国70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认为,竹琴用这样的方式得以传承,十分难得,竹琴由老及少焕发活力,在时空转换中走上展演大舞台,让竹琴代代相传。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