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劳动教育,长远大计
赵晓明

习近平同志讲:“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一定要抓住。”对劳动教育,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情有独钟:“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缺失这样一片天地,那么对孩子们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完整的。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就谈不上孩子的全面发展。

目前,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技能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深圳的一位小企业主在网上发问:“我给的待遇不错,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还是不愿意上班?”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要让孩子补补“劳动课”,这其中有几个问题,有必要回答:

“劳动光荣”吗?

劳动虽然不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但它是财富的主要来源,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的社会属性产生、发展、升华的主要平台。

在这个问题上,有三点要给孩子讲清楚。一是社会财富的来源有两个:劳动和自然(如土地)。财富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也是有的,但,它是少量的、偶然的。主要的、大量的财富靠劳动创造。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劳动在财富获得中越发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报告提到,当今穷国和富国之间的根本差距,不是人口、土地、资源方面的差距,而是思维方式和劳动创新创造能力的差距。

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个人分得社会总财富的渠道是多样的,除了劳动,还可以通过资本、技术、理财、经营等分得社会财富,养老保险、医疗统筹等也是个人收入的组成部分。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正当利益的收入,都受法律保护。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资本、经营等条件不具备,劳动是主要的财富来源,不劳而获是虚幻,只有努力劳动,才能过上好生活。

三是一夜暴富的意识在青少年中漫延,害人不浅。我们承认,有“狗屎运”,突然获得一笔财富,但这是概率很小的事件。既然如此,就不可能天降的馅饼,天天都砸在你的头上,靠守株待兔吃一辈子。我们还要知道,有偶得就有偶失,哪一天,一个偶然事件,也会让你一贫如洗。由幻想一夜暴富,进而追逐之,是在捞水中月。

当个蓝领如何?

我们看,社会上绝大部分岗位应该算“蓝领”吧。现在,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脑力劳动者,不愿是体力劳动者,如果想到自己的孩子要靠扫地、抹窗、除杂草、搞维修谋生,会“不寒而栗”。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既培养不出体力劳动者,也培养不出脑力劳动者。复杂劳动是大量辛苦的简单劳动叠加、组合而成的,脑力劳动者要创造财富,不仅要思考,也要挽起双袖、迈动双腿,从事大量简单劳动。陶行知曾经说过:“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创造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不要过于区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只要有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我们都要有匠心,愿干、能干,专注进去,才能培养劳动意识。“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陶行知语录)

让蓝领有面子的生活,这是引导青少年尊重和热爱体力劳动的指示牌。党和政府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维护好非劳动的合法所得,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比如对农民工等劳动群体,不仅解决他们的就业和报酬问题,还关注社保、子女教育和在城市的发展等问题。

随着倚锄舞镰、慢节奏、低效率的生产劳动被改进,崭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劳动工具、劳动流程、劳动环境、劳动对象不断开发和运用,蓝领和白领一样,更多的体验劳动创造的美好,“劳心”与“劳力”的心里落差会缩小的。

谁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首先靠家长。“曾有媒体就各国小学生每天做家务劳动时间进行过统计: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只有约12分钟。”(《劳动这堂课,要怎么给孩子补上?》)家长常以孩子还小、学习任务重、让他多休息一会儿等理由,包下了全部家务。其实,做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家务事,好处多多:不仅仅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还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形成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通过既要学文化又要干家务的自我管理,更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孩子还可以发展计数、分类等认知能力,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等等,这些都在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基础,也是人们常说得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美国的孩子很有责任心。每天清早,学生会自己烤面包、热牛奶、煮麦片,为家人准备早餐也是很常见的。周末孩子们会主动承担干些重活累活,如除草,清扫家门口的道路等。”(《劳动这堂课,要怎么给孩子补上?》)一些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6岁以上的儿童,必须干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我们可不可以借鉴?

其次,靠学校。过去,一讲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拿出的措施一般是改进课程,有没有必要,有!因为上课使人明理。但是,缺了一个环节,就是体验,所以难以内化为学生的意识。

劳动磨炼人,其中的忍耐、忧愁、同情、愉悦五味杂陈,强化了情感和认知。正因为如此,劳动是一切美好的品德的孵化器。一切邪恶的德行,都是在规避劳动,远离劳动,好逸恶劳中滋生和发酵的。没有好的劳动教育,就没有好的德育,也就没有好的学校。目前,学生在学校劳动,只能叫“自愿劳动”,就是说:愿意,就干;不愿意,就不干。公平吗?这样的学校劳动教育能够持续下去吗?学生在劳动后能感到愉悦吗?回答应该都是否定的。我们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的改进。

再次,靠宣传。中共中央宣传部拍摄的电视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去年4月底播出,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点赞。但这样的作品太少。甚至有的影视剧,写农村题材,却鲜有农民劳动的场景,而把着墨点放在家长里短,左邻右舍的勾心斗角上,以此来吸引眼球。宣传误导,学生就会选择性地“失明”,看不到劳动的苦与乐、悲与喜、泪与笑,淡化劳动意识。必须大力倡导诚实劳动、勤奋劳动、创新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大力鞭挞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谋财害命,形成劳动崇高,劳动者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

2015年7月29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们希望看到,在政府、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上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