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竹编艺人 残疾专干 公益使者
残疾妇女韩学军 多角色演绎精彩人生
曾筱慧 本报记者 严丹玫 文/图
编织竹编是韩学军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她从事竹编编织工作25年,是持有“高级工艺美术师”证书的资深竹编艺人;她腿脚不便,却坚持走村入户,为全镇600余名残疾人建档立卡,提供专业服务;她还是教授聋哑孩子学习竹编的公益使者……

她是谁?为何有着多重身份?这些身份在她身上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身份一:竹编艺人 感言:竹编改变了我的生活

她叫韩学军,今年34岁,家住青神县南城镇。谈及竹编,韩学军说,竹编不仅给她带来了财富,还是她的“媒人”。

5岁那年,因患骨髓炎导致右下肢终身残疾的韩学军,从此没法再像正常孩子一样跑跑跳跳。成长道路上,韩学军没少受异样眼光,对生活也有些消极。1990年,韩学军初次接触竹编,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青神县最早一批从事平面竹编艺术的手艺人,韩学军坚信,只要肯干、肯学,单凭一双勤劳的手,同样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勤学苦练的韩学军通过竹编顺利获得人生第一桶金。“20多年过去,我至今都还记得卖掉第一幅素色竹编《隐形观音》,拿到1200元报酬时的心情。”

拿起手中的竹篾,韩学军就再也没有放下过,一晃就过了25年,技艺越发精湛的她,还获得了由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颁发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证。

通过竹编,韩学军还结识了人生伴侣,由此建立了幸福的三口之家。“竹编改变了我的生活,不仅让我拥有了养家糊口的能力,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韩学军说。

身份二:残疾专干

感言:服务残疾人让我感受到人生的价值

2011年,韩学军受聘成为青神县残联驻南城镇残疾专干。虽然腿脚不便,但韩学军依旧坚持走村入户,在详细了解残疾村民生活现状、迫切需求的同时,透过残联“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系统,更深入地服务全镇残疾人。

深知残疾人就业的不易,尝到竹编甜头的残联专干韩学军第一时间想到身边的残疾朋友,希望他们也能自立、自强、自信地生活。如何给他们提供更有生命力、更具持续性的精准帮扶?如何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韩学军最终想到利用竹编实现有条件的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

在韩学军的引导帮助下,南城镇先后有100余名残疾朋友参加了竹编培训,其中高位截瘫的残疾妇女兰和平更是成为全县残疾妇女居家就业的典型代表。

“我本是一棵枯草,因为残疾受到了许多冷眼。自从2011年6月正式步入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后,才深深感受到自己人生价值所在。4年的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只要用真心、爱心、恒心、热心去帮助残疾人,自己就会感到无限的快乐。”2015年,四川省残疾人手工艺交流座谈会上,韩学军作为与会代表动情发言。

身份三:公益使者

感言:公益让我正视“残疾”身份

2012年,在青神县残联的组织下,韩学军乘上做公益的大篷车,利用节假日前往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支教,教授聋哑孩子学习竹编。为了让孩子们更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教学内容,韩学军特地学习了简单的手语便于与孩子们沟通。

采访期间,韩学军拿出手机里珍藏的和孩子们的合影,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孩子们的竹编作品。“虽然他们的作品算不得精细,但每个孩子编织时都很用心。看着他们完成的竹编作品,比自己花几个月编出一幅精品竹编字画还有成就感!”

“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直面残疾的勇气。”韩学军坦言,选择到特殊学校义务支教,也是希望身体力行,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残疾”身份,快乐成长。“不求他们成为竹编大师,只求通过竹编教学,让这些残疾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义务支教的三年时间里,韩学军始终抱着这样简单但却不平凡的梦想。三年时间,同为残疾人的韩学军不仅用行动将爱心播撒给身边的残疾孩子,更用母亲般的关怀教育教学,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韩妈妈”。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