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田园丹棱好风光 山好水好人更好
本报记者 赵娜娜 文/图
田园丹棱好风光。 杨培珍 摄
大力推进建设“绿海明珠”。
调整产业让百姓尝到甜头。
水果丰收笑开怀。
外宾参观田园丹棱。
家庭农场吸引各界前往参观。
干净、整洁的丹棱农村。 本报记者 张成锋 摄

群力紫葡望无垠,老峨翠茶欲滴绿,环线花果掩新楼,疑似误入天堂境……行走在丹棱乡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如今,在丹棱,总会有人忍不住感叹,田园丹棱好风光,山好水好人更好。

产业发展好支撑

群众腰包鼓起来

丹棱县丹棱镇群力村景色宜人。2011年以来,丹棱县把群力村作为全县首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村,在美丽田园上建起了旅游乐园、生态公园、幸福家园。

近年来,丹棱县通过“软硬兼修”,打造一流“硬环境”,做优发展“软环境”,让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软。“建设新农村,光是有优美的环境还远远不够。”群力村有关负责人说,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搞上去了,腰包鼓起来了,生活宽裕了,村民居住在真正的新农村。近年来,群力村以壮大群力观光葡萄园为基础,着力打造丹棱县城城郊集农事体验、运动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休闲旅游胜地,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优质葡萄、休闲观光农业,加快了群众致富的步伐。

如今,万亩葡萄园已成为群力村人的“聚宝盆”。丹棱的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往,形成了一片观光旅游产业。在丹棱,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雪已日渐常态化,每年前来旅游的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在产业发展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丹棱人搞起了家庭农场,并鼓起了钱袋。

因地制宜抓建设

村居环境靓起来

近年来,丹棱县保持乡村本色,坚持因地制宜,全域打造幸福美丽新村,让村庄布局显山露水、房屋建设依山傍水、资源利用保山涵水,农房“建、改、保”率达85%。  

“现在我们村不光房子漂亮、卫生整洁了,走路也不沾泥了,还有休闲广场。”谈起新农村的发展,该县杨场镇狮子村熊开文老人的话道出了如今许多丹棱农村人的感激和喜悦。

幸福感源自于在新农村建设中,丹棱县始终把新村建设与农村文化有机结合,根据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积极探索农民自办文化之路,真正把文化“种”在群众心中。目前,丹棱县71个村全部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大雅新农民 快乐新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第一品牌。

作为省级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丹棱农村的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过去,狮子村房屋破旧,民居分散,是一个鲜有人关注的角落。现在,该村通过“统一规划、农民自建、项目支持、配套设施”的综合体建设模式建起了狮子新村,硬化道路、路灯管道、村民广场一应俱全。70余幢农村自建小别墅拔地而起,村居环境越来越靓。

城乡统筹好发展

生活品质高起来

丹棱县高标准、高品位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城乡融合,丹棱农村人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在每一个聚居点,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城市元素,新农村医院、超市、公园、活动服务中心和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就近购物、就医、休闲娱乐等生活需求。截至目前,丹棱县建成新村聚居点近两百个,配套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0余个,与新农村发展相适应的乡村联网路实现了全覆盖,农村书屋覆盖率高达90%以上,水泥路通村、通社率达100%,“两池六改”农户90%以上;垃圾集中处理率高达100%。

近年来,丹棱县注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县90%的村建成生态文明村庄。同时,实施“八百湖堰润丹棱”工程,“拥城建三湖”、“一河变五湖”,新增和恢复水面积4平方公里,“绿海明珠”工程成效初显,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1%。全域治理面源污染,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难的问题,被中央、省市总结为“丹棱模式”,得到中央电视台专题宣传和住建部全国推广。

“我们现在过的是城里人的生活。足不出户就可以看病购物,烧的是沼气和天然气,喝的是自来水,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每天还有专门的环卫车运输村里的垃圾。”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严成丽自豪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