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眉山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眉山市委三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认真总结“十二五”工作,把握发展大势,立足眉山实际,顺应群众期盼,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千载机遇、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富裕美好眉山,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攻坚破难,坚持系统性谋划、前瞻性决策、创造性执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主动作为创一流,奋力谱写了伟大中国梦眉山篇章。特别是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确立了“工业强市、文化立市、环境兴市、依法治市”发展战略,“融入成都、同城发展,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全域产业化、全域景区化、全域生态化”发展路径,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努力实现“经济跨越、文化繁荣、环境一流、人民幸福”四大目标,形成了一整套治眉兴眉、富民强市的总体思路。在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类挑战下,我们仍然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2012—2014年,眉山在全省综合考核中分别名列第1位、第3位、第5位。这五年,全市经济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创历史新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开创了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发展这条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转折性、跃升性变化。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迈上千亿台阶,是2010年的1.9倍。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地区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00亿元,超目标任务70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连续7年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连续4年保持全省前3位,入驻眉山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仅次于成都。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突破80亿元,是2010年的3.2倍,在全省排位升2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分别达到2.6万元、1.1万元,是2010年的1.78倍、1.85倍,农村居民收入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4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8.8:54.9:26.3调整为15.4:57.7:26.9。工业强市成效明显,民营经济发展保持全省前列,建成3个百亿园区、5个百亿产业、1个50亿企业,全市工业化率达到52%。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泡菜产业创造“六个全国第一”,销售收入达到135亿元。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5%,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东坡区、仁寿县经济总量均超过300亿元,彭山区、洪雅县经济总量均超过100亿元,6个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全部实现升位,仁寿县、东坡区、彭山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20亿元、15亿元、10亿元。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破解难题,在全国、全省创造了“眉山模式”“眉山经验”。统筹城乡走出“眉山路径”。探索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的眉山路径。健全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规划建设岷东新区、眉山现代工业新城、3个现代农业园区,推行“政园合一”。彭山顺利撤县设区,奠定眉山建设大城市的格局。全市城镇化率提高7.9个百分点,达到42%。社会治理创造“中国经验”。“大调解”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卓有成效,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诉非衔接”改革试点终期评估全国第一,“眉山经验”被中央改革办列入全国首批30个改革案例,上升为“中国经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龙鹄模式”向全省全国推广,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改革成为“全省样板”。彭山区列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出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发展“521”体系、“银会对接”模式、彭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等系列“改革样板”,成为全省农村改革重要先行区。行政体制改革打造“眉山服务”升级版。创新建立市党务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一费制”缴费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五星级政务服务管理做法被列为全国政务服务工作创新典范。在全省率先同步建立“三张清单”,清理确认权力事项5635项、具体责任事项3673项,设立廉政风险点2681个,明确追责事项3912类。党的建设改革为全党制度建设探路。眉山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市、县、乡三级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地区,党代表的履职能力显著提升,地方党委决策科学性和行权公信度显著增强。彭山区是全国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试点单位,承担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试点。这一系列改革创新实践,不仅使眉山改革步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均衡发展,着力补齐短板增后劲,打牢基础利长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大事实事,全市全部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全市累计脱贫22.36万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千亿大关;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5万人;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5.1万套,开工率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养老服务体系全省领先,农村五保人口集中供养率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1位;新引进高校7所、总数达到9所,跻身全省三甲;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参与国际研讨;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经验全省推广;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全省第2位,实现6区县省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全覆盖;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生态文化建设成果群众称道。“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08%,比全省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比“十一五”末提高4.38个百分点;新增水域面积77平方公里,达到57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重8%,是全省的3.3倍;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成“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坡宋城Ⅰ期、苏辙公园、三苏祠维修保护等重点文化项目,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受到群众广泛赞誉;中国泡菜展销会上升为国家级展会,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落户眉山;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综合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5倍,全市公路里程新增1060公里、总里程达到7520公里,建成成德绵眉乐铁路客运专线、岷江汉阳航电枢纽工程,新建成3条、新开工2条高速公路,形成“三横四纵”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进入“双高(高铁+高速)、双港(水港+空港)”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成效显著。依法治市“八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创建获得全国先进,“六五”普法中期检查被评为全国先进;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城乡全覆盖;“维稳跟着项目走”全国推广;进京到省非访量连续8年居全省末位,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发展,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城。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锤炼了“主动作为创一流”的眉山精神。思想建设凝聚发展共识。扎实开展“主动作为创一流、为民服务当先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使抢抓千载机遇、推进跨越发展成为全市党员干部行动自觉。组织建设淬炼过硬队伍。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后进基层组织实现100%转化升级,经验全国交流;建立“目标选人用人”“三公开五优先”干部选任机制,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群团组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关心下一代工作、妇女小额贷款担保、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先进经验全国全省推广。制度建设构建科学体系。构建“四个全面”强思想、“四个一流”抓班子、“四个作为”带队伍、“四个过硬”强基层、“四支队伍”强服务、“四个当天”转作风的党建工作体系,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市党代表对市委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作风建设塑造干部形象。正风肃纪强力推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直联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在全市分层分类组建“四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强化“两个责任”落实,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领导干部向纪委全会述职述廉等14项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交流;旗帜鲜明反腐败,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持续向好、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2年居全省第5位。

“十二五”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精诚团结、凝心聚力,350万党员干部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共同奋斗结晶,充分证明了市委提出的思路理念、作出的决策部署、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五年奋斗的成就,为眉山继续前进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鼓舞了全市人民的发展干劲。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必须在“十二五”发展形成的物质成果和思想成果上,科学总结经验,保持发展定力,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制定“十三五”规划,要充分认识全国、全省、全市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从发展的基本趋势出发,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结构,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科学确定发展路径,不断开创我市发展新局面。

(一)“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下转第二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