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村民盼致富 自筹资金开山修路
本报记者 彭林 文/图
村民开山修路热情高。
齐心协力筑就致富路。
挖掘机正在作业。

要致富先修路。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结合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脱贫致富新路径?省定贫困村——丹棱县张场镇三合村有了自己的答案。该村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的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谋划产业发展,自主筹资开山修路,全力决战扶贫攻坚,助推全村脱贫摘帽。

齐心修路 村民自发出资出力

近日,记者在三合村一山腰看到,挖掘机不停地作业,10多名村民挥舞着锄头清理路基边坡,挖方、搬石、平整路面,大家分工协作,忙碌而有序,在他们身后,刚凿出的公路带着泥土的清香不断延伸。

三合村地处总岗山脉,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全村193户,750人,占有山区人少地广的土地资源优势。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农业种植成本高,收益少,还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很多村民不愿意耕种而选择外出务工。生产运输难成为当下摆在扶贫攻坚面前的首要难题。”三合村第一书记黄翔说,村两委班子多次协商,走访群众了解诉求,向上级汇报,一个想法诞生:修建三合村农村生产便道。

难题摆在眼前:没有资金、没有工人。但村民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自主自筹、投工投劳修建生产便道。“人再穷,思想不能穷。不能因为我们贫困就靠等、靠扶,修路是为了节约劳动力,方便我们进行生产劳作,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收入增长,自己多多付出也是理所应当的。”村民李万前说,修建生产便道,村民出地、出资、出劳动是十万个愿意的。

产业扶贫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产业较为集中的山里修建5公里长、3米宽的生产便道,用于生产运输和村民来往通行,路虽不长,却承载着村民发展产业的希望。

“路修好了,运送农业物资、收获经济作物将变得非常方便。”王德全说,以后自己不再出门打零工,在家把庄稼地管理好,种上经济作物,将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还照顾了家人,一举两得。

“一亩脆红李产量在4000斤左右,按照今年市场价计算,可以卖1.5万元,如果将自家几亩地全部种上脆红李,那收入是非常可观的。”村民李正刚算着细账,决定在道路修好后,就扩大自家果树的种植面积,“必要时,将流转土地发展水果产业。”

这条涉及三合村50户150余人的生产便道,将极大地改善当地村民的农业生产条件,助推全村产业发展。下一步,三合村将在目前茶叶面积800亩的基础上,带领群众新发展茶叶200亩,核桃1000亩,脆红李600亩,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产业基础,强力助推全村脱贫摘帽。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